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故宫掌门人1925-1949【中华书局出品】电子书

1.聚焦1925—194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驱逐溥仪出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宫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七位掌门人又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着这座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历程的当下回望早期历史,向故宫人“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致敬! 2.以“掌门人”为线索,串联起故宫的变迁史,展现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抉择与担当。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马衡……这些名字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面对政治威压、经费匮乏甚至炮火威胁,他们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责任?

售       价:¥

纸质售价:¥82.8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章宏伟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5-03-11

字       数:19.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如何演变为如今的博物院的?在演变过程中,是谁在为它谋划未来,想尽办法保存其中的文物珍品和历史遗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它和它的历任掌门人又经历和见证了哪些历史?这正是本书作者章宏伟要回答的问题。从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到1949年间,风雨飘摇中的故宫见证了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马衡七位掌门人的智慧与勇气。在文化政治的大变局中,他们和千千万万有识之士为保护故宫和中华珍贵文化遗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本书配有一百多幅重要的珍稀历史图片,书末“图说”部分配有三十余幅彩图,呈现故宫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意蕴。<br/>【推荐语】<br/>1.聚焦1925—194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驱逐溥仪出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宫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七位掌门人又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着这座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历程的当下回望早期历史,向故宫人“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致敬! 2.以“掌门人”为线索,串联起故宫的变迁史,展现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抉择与担当。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马衡……这些名字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面对政治威压、经费匮乏甚至炮火威胁,他们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责任? 3.以严谨考据重构故宫院史的叙述框架,让普通读者透过故宫命运读懂何为“文化根脉的坚守”。本书作者章宏伟深耕故宫研究二十年,秉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治学精神,充分利用故宫档案、民国报刊、人物传记等一手史料和海内外研究成果,以严谨考据与叙事张力,多方位采撷历史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力求还原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这段隐秘历史的真实样貌。 4.百余幅珍稀影像,重返历史现场。内附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档案手迹及30余幅彩图,从溥仪出宫当日、故宫博物院院的盛况,到文物装箱迁运的艰辛场景,视觉化还原历史细节,让读者重返“文明守护”的第一现场。 5.装帧精美,匠心独具彰显故宫气度。本书精装加护封,内文黑白,图说四色,还原历史厚重感。护封上的书名“故宫掌门人”采取烫金工艺,取自颜真卿法书集字,与首任掌门人李煜瀛以颜体手书的“故宫博物院”匾额遥相呼应。高大的太和门拱卫着太和殿,象征七位掌门人守护着故宫。掌门人名字下面的“七个人的中华文明守护史”,呈现了以七位掌门人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有识之士的使命与担当。里封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绘制的北平市清故宫三殿总平面图,极具收藏价值。封面整体色调以红、黑、金为主,汲取故宫经典色彩,尽显中华文化底蕴! 6.随书附有一张精美藏书票。藏书票9厘米见方,四周有锯齿,形似邮票,左下角印有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logo水印,恰如邮戳。上部是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时悬挂有“故宫博物院”匾额的神武门,下部是首任掌门人李煜瀛掷地有声的话语:“希望故宫将不仅为中国历史上所遗留下的一个死的故宫,必为世界上几千万年一个活的故宫。”带读者回到百年前的故宫现场,感受穿越时空的震撼!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倾情推荐: 《故宫掌门人1925-1949》爬梳史料,厘清了故宫博物院早期发展中的纷乱头绪,由故宫人把国宝文物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关联起来,书写了一部独特时期的中华文明守护史。其中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的1926到1928年,颇多磨难,机构多次变化,作者对这期间史料一步挖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言出必据,对真实性的追求颇有现场感。全书图文并茂,反映了故宫人在故宫创立和存续中的抉择与担当,在艰苦卓绝中形成“视国宝为生命”的故宫典守精神,诠释了对中华文化的使命和担当。<br/>【作者】<br/>章宏伟,历史学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故宫学、中国图书史与明清史。独著有《出版文化史论》《故宫问学》《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故宫学的视野》《作为学问的故宫学》等,合著有《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中国编辑出版史》等。曾以总策划、制片人的身份负责故宫博物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纪录片《故宫》。<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序章 从皇宫到博物院

驱逐溥仪出宫

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

建院前的准备工作

历史性的一刻——故宫博物院开院

第一章 李煜瀛:拨云见日的开拓者

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旗手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与实际组织者

主持京津同盟会

见证驱逐溥仪出宫

首倡“将清宫改为博物院”

第二章 庄蕴宽:岿然不动的守护者

清室善后委员会监察员

主持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

故宫博物院院务维持员

阻止用简单方式办理移交

再次抵制军队进驻故宫

第三章 赵尔巽:时运不济的接管者

维持京师秩序的领袖

“故宫保管委员会”委员长

因清室的还宫声浪接管受到抵制

第四章 江瀚:临危受命的担当者

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会长

处分故宫物品受阻

抵制移交档案

查办故宫

暂代故宫博物院理事长

第五章 王士珍:心无旁骛的维持者

三度入阁的陆军总长

维持京师秩序的领袖

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所谓王士珍保护故宫宝物的努力

维持京师秩序、协助移交故宫博物院

第六章 易培基:奋发蹈厉的贡献者

湖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故宫博物院的接收及其存废之争

任内故宫博物院的发展

受命故宫文物南迁

弹劾易培基出售金器违法案

“故宫盗宝案”

第七章 马衡:晨兢夕厉的典守者

没有高学历的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清宫物品点查

守护乱局中的故宫

从接收故宫到保全故宫

文物管理初步建制

组织故宫文物南迁

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院长的头三板斧

参展“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

故宫失窃案

故宫文物西迁

存蜀古物返还南京

接收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复原

马衡拒不赴台与保护故宫文物

注释

附录 故宫博物院组织架构(1924—1949)[1]

后记 于宫阙之间寻绎中华文化的栖居之地

图说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