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大礼议电子书

★  一部嘉靖皇帝的成长史 看少年嘉靖如何抗衡群臣,为生父“称宗祔庙”,并步步筹谋,掌控朝政,将明朝皇权推至顶峰。 ★  一部明朝政治史 震动朝堂24年的“大礼议”事件,180多位文臣或死或伤的左顺门血案,严嵩、夏言、杨廷和、张璁等人相互倾轧……充分呈现权力、制度、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解读明中晚期政治为何日渐衰败。 ★ 一部条分缕析的礼学史

售       价:¥

纸质售价:¥84.30购买纸书

20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尤淑君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1-01

字       数:26.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 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伏阙抗议的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权;又为操控群臣,大张阁权,几易首辅,朝廷政治风气日下,为党争愈演愈烈创造了条件。 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尤其是围绕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祔太庙的问题,嘉靖君臣唇枪舌剑,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将生父称宗祔庙,也达成了皇权重塑、小宗变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却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皇权私化,名分礼秩混乱,导致了明中叶政治动荡、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溃瓦解。<br/>【推荐语】<br/>★  一部嘉靖皇帝的成长史 看少年嘉靖如何抗衡群臣,为生父“称宗祔庙”,并步步筹谋,掌控朝政,将明朝皇权推至顶峰。 ★  一部明朝政治史 震动朝堂24年的“大礼议”事件,180多位文臣或死或伤的左顺门血案,严嵩、夏言、杨廷和、张璁等人相互倾轧……充分呈现权力、制度、文化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解读明中晚期政治为何日渐衰败。 ★ 一部条分缕析的礼学史 从嘉靖皇帝应否改称父母之辩,到立世室之辩、天地分祀之辩,再到宗庙制度变更,逐步展现礼法之于权力结构塑造和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性。<br/>【作者】<br/>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已出版《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宾礼到礼宾:外使觐见与晚清涉外体制的变化》等著作,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浙江省高等教学竞赛优秀奖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br/>
目录展开

序:礼仪如何构建皇权的合法性

绪 论

一、研究动机

二、文献综述

三、章节安排

第一章 “大礼议”肇因、经过及结果

一、外藩入继

二、继嗣继统之争

三、左顺门事件

小结

第二章 从《献皇帝实录》到《明伦大典》

一、从《献皇帝实录》到《明伦大典》的编纂过程

二、《明伦大典》内容释义

三、《明伦大典》修纂意义

小结

第三章 礼制更定的政治文化意义

一、显陵改制,建立世庙

二、分祀天地,改定郊礼

三、庙制变异,分建九庙

四、明堂复古,献皇称宗

五、庙制底定,睿宗祔庙

六、礼制与政治的关系

小结

第四章 从“大礼议”看嘉靖朝政治文化

一、明代前期的政治生态

二、公与私之间:名分的意义

三、首辅难为:从杨廷和到严嵩

四、从道不从君:言官的道德危机

小结

结论

一:明代诸帝世系表(1)

附录二:“大礼议”编年表

征引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