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到底
上篇 作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改革前奏的国企混改
第1章 国企改革:从股份制改造到所有制混合
1.1 为什么需要对国企进行改革?
1.2 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2章 国企改革的理论探究
2.1 国企治理问题真正的制度根源究竟在哪里?
2.2 为国企混改寻找理论支撑
2.3 对于国企治理问题,如何对症下药?
2.4 从“价格改革双轨制”看国企混改的理念与逻辑
第3章 如何实现国企混改?
3.1 谁将成为国企混改引入的合格战投?
3.2 国企混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两个认识误区
第4章 国企混改的成功模式
4.1 国企混改的中国联通模式
4.2 有限合伙构架与重庆钢铁的“混改”
4.3 格力股改:走完国企改制的“最后一公里”
第5章 国企混改的失败案例
5.1 混改后的海航为什么依然难逃破产的命运?
5.2 商学院能从北大方正破产重整案例中学到些什么?
5.3 金融机构:从所有者缺位到治理缺失
中篇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N家淡马锡模式
第6章 混改后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面临的挑战
6.1 格力控股权转让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范式的转变
6.2 引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自然就会形成“政府与企业间隔离层”?
6.3 授权放权清单:国企改革开启“权力回归”之路
第7章 关于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实践的认识误区
7.1 以国资监管代替国资投资管理
7.2 把国企的经营管理问题与治理问题混为一谈
7.3 国资监管的重点是“防火防盗防经理人”?
7.4 转让价格或资金来源存在争议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第8章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的“N家淡马锡”模式
8.1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未来:从一家“淡马锡”到N家“淡马锡”
8.2 N家“淡马锡”模式的特征
8.3 产业集团如何转型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第9章 探索中的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改革
9.1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改革的“天津模式”
9.2 云南白药的整体上市
9.3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如何“管资本”的?
下篇 国企公司治理的规范
第10章 如何使国企外部董事更好地履职?
10.1 国企外部董事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10.2 如何设计独董相关制度才能使独董变得“既独又懂”?
10.3 独董履职与董事会制度文化建设
10.4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变革的核心逻辑
10.5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一些前瞻性思考
第11章 举步维艰的员工持股计划
11.1 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要性
11.2 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是股票奖励还是利益侵占?
11.3 上市公司高管拿多少薪酬才是合理的?
第12章 国企如何平衡社会责任和创造利润?
12.1 如何理解国企热衷于ESG投入的现象
12.2 对ESG概念过度强调可能会带来的恶果
12.3 从硅谷银行被接管看ESG实践的挑战
结语 国企未来应该建立怎样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