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李孟潮作序,武志红心理课堂推荐 渴望亲密却不敢向他人吐露心声, 装作高冷、镇静来掩饰内心的脆弱, 不由自主向自己讨厌的人妥协迎合, 通过拼命挑战高难度目标来藏起自卑的内在小孩, 在内心构筑出的理想化形象取代真实的自己, 是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体,只能把傲气藏在心底…… 当我们深心灵去审视这些冲突的行为, 会发现我们的内心存在着失望、不安、自卑、恐惧、委屈、悔恨等自己等我们没意识到的负面情绪,
售 价:¥
纸质售价:¥29.9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推荐序
自我冲突,是人生的必然
不快乐的根源,是内心有冲突
主动体验冲突,是一种才能
“神经症冲突”的特点
最大的线索:基本冲突
心理失衡的表现及机理
因为恐慌,所以退缩
无边的疲惫:分裂性内耗
虚妄不实的道德观
回避责任,是人格独立的最大障碍
最坏的结果:绝望
内在冲突的外化:人际关系的失衡
顺从型人格
对抗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
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让自信失去建立的机会
理想化形象,让人与世界对立
最大的危害:扼杀真正的“自我”
越顽固,越脆弱
自恋与自负
泡沫化的自我 ——自恋
靠虚荣支撑的自负
越自负,越易怒
脆弱到底——受虐狂性格
“我不行”,所以要依赖他人
自我贬抑与“谦逊安全”
依赖与隐藏的敌意
张狂的脆弱 ——强求怜悯
“借口”必不可少
扭曲的平衡
虚张声势 ——施虐狂性格
贬低他人,因为自己“生活在嫉恨中”
要发泄,要报复
神经症倾向的破坏性
狂妄和脆弱,都因为缺失自我
在人生的起点,“真我”会遭遇什么
从“追求荣耀”到“报复性胜利”
“真我”的替代品 ——假象
恶性循环和强制性
生命为何不再自动自发
“脱离自我”是一种绝症
“行尸走肉”式生存
无根:“扮演者”必善变
随波逐流:失去方向感的人生
问题已解决的假象:退缩
宁静之下,不一定和谐
旁观生活,当然无须奋斗
“断绝关系”是因为无能
“退缩”的本质,是放弃
怠惰与憎恶
半梦半醒之间
重建自我
找回真我,是解决冲突的根本
分析/自我分析 ——步骤及注意事项
冲突的解决,可能是个漫长过程
整合力至关重要
心智,精神世界的统治者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