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拆解高并发系统设计的难、基本原则和实践技巧 2. 详解提升高并发系统可用性的3种方法:系统容错、冗余和分片 3. 详解提升高并发系统性能的2种方法:并发和异步 4. 多个高并发系统实际运维案例的解析
售 价:¥
纸质售价:¥55.1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内 容 提 要
前 言
资源与支持
第1章 高并发系统概述
1.1 高并发系统的发展历史
1.2 高并发系统的设计难点
1.2.1 系统的高可用
1.2.2 访问的高性能
1.3 高并发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
1.3.1 面向失败编程
1.3.2 可扩展
1.3.3 缓存
1.3.4 并发
1.4 高并发系统的度量指标
1.4.1 可用性的度量
1.4.2 性能的度量
1.5 小结
第2章 系统容错
2.1 重试
2.1.1 重试策略
2.1.2 重试风暴的应对方式
2.1.3 幂等性的保证方法
2.2 熔断
2.2.1 熔断的作用
2.2.2 断路器模式与应用
2.2.3 弹性熔断算法
2.2.4 Sentinel的熔断机制实现
2.3 降级
2.3.1 降级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处理方式
2.3.2 配置中心的实现
2.3.3 降级预案
2.4 超时
2.4.1 超时的重要性
2.4.2 设置任务的超时时间
2.5 限流
2.5.1 限流的4种算法
2.5.2 自适应限流算法
2.6 隔离
2.6.1 动静隔离
2.6.2 物理隔离
2.6.3 线程隔离
2.6.4 快慢隔离
2.6.5 热点数据隔离
2.7 小结
第3章 冗余
3.1 什么是冗余
3.2 存储冗余
3.2.1 MySQL冗余的实现方式
3.2.2 Kafka冗余的实现方式
3.3 缓存冗余
3.3.1 Memcached冗余的实现方式
3.3.2 极端读流量下缓存冗余的实现方式
3.3.3 极端写流量下缓存冗余的应对方法
3.3.4 缓存数据一致性保证
3.3.5 缓存不命中的应对方式
3.4 CDN冗余
3.4.1 上传系统之殇
3.4.2 CDN冗余和调度
3.4.3 视频防盗链的实现方式
3.5 服务器冗余
3.5.1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
3.5.2 故障节点的探测
3.5.3 流量爬坡
3.6 机房冗余
3.6.1 机房冗余的实现方式
3.6.2 同城双活
3.6.3 两地三中心
3.6.4 异地多活
3.7 小结
第4章 分片
4.1 数据库分片
4.1.1 常见的数据库分片方式
4.1.2 多字段查询
4.1.3 数据迁移
4.1.4 ID的生成方式
4.1.5 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
4.2 缓存分片
4.2.1 缓存的分片方式
4.2.2 无底洞效应
4.3 小结
第5章 并发与异步
5.1 并发与异步的区别
5.2 并发编程的实现方式:池化技术
5.2.1 线程池的原理与使用技巧
5.2.2 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
5.3 并发编程的安全性与性能
5.3.1 并发编程的安全性
5.3.2 并发编程的性能
5.4 消息队列
5.4.1 消息队列的作用
5.4.2 保证消息不丢失
5.4.3 保证消息不重复
5.4.4 消息延迟的危害
5.4.5 消息延迟的优化
5.5 小结
第6章 高并发系统的运维
6.1 全链路监控
6.1.1 全链路监控的技术体系
6.1.2 分布式追踪系统的构建
6.1.3 用户监控系统
6.2 报警系统
6.2.1 报警的原则
6.2.2 常见的报警收敛方法
6.3 全链路压测
6.3.1 全链路压测的常见误区
6.3.2 流量染色
6.3.3 流量处理方式
6.3.4 影子库表
6.3.5 全链路压测系统的架构
6.4 故障演练
6.4.1 故障演练的原则
6.4.2 故障演练的标准执行流程
6.4.3 故障演练工具
6.5 稳定性保障流程
6.5.1 控制变更流程
6.5.2 整理SOP文档
6.5.3 重视故障复盘机制
6.5.4 做好日常系统梳理
6.6 小结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