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唐摭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电子书

1.详述科举沿革,搜罗举场逸闻琐事。 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书中也记载了大量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社会风尚、举场习气和唐代士人的逸闻琐事,生动展现了唐代科举社会的真实面貌。  2.引用史料丰富,具有极高文献价值。 大量引用实录、制、诏、格、敕、表、奏、登科记、笔记小说等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史料,可谓丰富详赡,多为后代正史和其他史书所征引,为以后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售       价:¥

纸质售价:¥68.40购买纸书

1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孔燕妮译注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5-01-08

字       数:50.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士为重,士以文学为重,作者士出身,偏爱才学之士,意在增其鼓吹,助其流传,凡有一言可记、一事可载者,皆不吝收录,以光耀才人,传于后世。因此《唐摭言》除了记载大量科举相关的社会风尚、举场习气之外,更收录了诸多士子文人的诗文书信、趣闻轶事,生动展现了唐代科举社会的真实生态,使读者得以窥见当时士人的生活风貌与精神气质,以及他们沉浮科举、悲欢喜怒的人生百态,充分体现了作者“旌表赡敏而矛楯榛芜”的撰写目的。部分条目后附有“论”与“赞”,作者于记人叙事之际评判是非得失,隐寓褒贬规箴,供人取法或警戒,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法戒兼陈”。书中记载的众多唐代士子,有名者固多奇人伟事,无名者亦不乏嘉言懿行,其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被后世小说、戏曲广泛演绎,流传颇广。<br/>【推荐语】<br/>1.详述科举沿革,搜罗举场逸闻琐事。 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书中也记载了大量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社会风尚、举场习气和唐代士人的逸闻琐事,生动展现了唐代科举社会的真实面貌。  2.引用史料丰富,具有极高文献价值。 大量引用实录、制、诏、格、敕、表、奏、登科记、笔记小说等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史料,可谓丰富详赡,多为后代正史和其他史书所征引,为以后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3.使用权威底本,精心修订原文错讹。 以雅雨堂丛书后印本《唐摭言》为底本,参校他本,对原文中错漏、异文处,除了明显错误径改之处,其余皆以“按”的形式出校勘说明。对于底本中文字不通之处,参考相关文献行了必要的订正。 4.通过撰写题解,丰富科举文化背景。 每门前列题解,解释门目含义,概括章节主旨,提供具体的社会背景和人物介绍,以带面,使读者对该门所涉及科举名目、社会习俗和相关人事有更全面深的了解,特别是科举对唐代诗文创作、士人前程仕途和来往交际的影响,一步了解唐代科举文化。 5.行专业注译,力图提供准确解读。 注释以对疑难字词解读、人物生平简述、职官职能介绍、古今地名对照、诗词歌赋的串讲为主。人物生平以科举为中心,详细记载及第年份以及之后的官职除授,使读者能了解科举对唐人的重要性。译文追求准确晓畅,尽量还原所录诗文或犀利辛辣、或雍容华美、或凄怆惶恐、或张扬睥睨等的各色文风,以展现唐代士人风貌。<br/>【作者】<br/>原作者王定保(870——940?),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唐光化三年(900)士。唐末避乱至湖南,旋任容管巡官。南汉刘?称帝,任宁远军节度使。大有十三年(940)继赵损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善文辞。著《唐摭言》,记唐代科举制度及文人轶事,为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之重要著作。 译注者孔燕妮,女,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发表《表里俱澄澈——论张孝祥之词风》等数篇论文,曾参与上海辞书出版社《韩愈诗文鉴赏辞典》《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等多部辞书的撰写。<br/>
目录展开

前言

目 录

卷一

统序科第

贡举厘革并行乡饮酒

会昌五年举格节文

述进士上篇

述进士下篇

散序进士

两监

西监

东监

乡贡

广文

两都贡举

试杂文

朝见

谒先师

进士归礼部

卷二

京兆府解送

元和元年登科记京兆等第榜叙

废等第

置等第

府元落

等第末为状元

等第罢举

为等第后久方及第

海述解送

争解元叩贡院门求试后到附

得失以道

恚恨

卷三

散序

谢恩

期集

点检文书

过堂

关试

宴名

今年及第明年登科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卷四

节操

与恩地旧交

师友

气义

卷五

切磋

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卷六

公荐门生荐座主师友相荐附

卷七

起自寒苦不第即贵附

好放孤寒

升沉后进

知己

卷八

通榜

主司挠闷

阴注阳受

听响卜

自放状头

遭遇

友放

误放

忧中有喜

为乡人轻视而得者

以贤妻激劝而得者

已落重收

放老

及第与长行、拜官相次

别头及第

及第后隐居

入道

卷九

防慎不至

误掇恶名

好知己恶及第

好及第恶登科

敕赐及第

表荐及第

恶得及第

芳林十哲今记得者八人

四凶今所记者三

卷十

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海叙不遇

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卷十一

反初及第

反初不第

无官受黜

荐举不捷

已得复失

以德报怨

恶分疏

怨怒戆直附

卷十二

自负

轻佻戏谑嘲咏附

设奇沽誉

酒失

卷十三

敏捷

矛楯

惜名

无名子谤议

卷十四

主司称意

主司失意

卷十五

杂记

条流进士

闽中进士

贤仆夫

旧话

切忌

没用处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已出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