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突然感到不舒服电子书

「即使我的生命明天就会结束,我仍希望像个普通人一样,向遥远的未来许下承诺。」 ★哲学家x人类学家,两位女性关于疾病、偶然与人生的20封往来书信 以无比的信任和勇气,共同刻下生命的轨迹,直到最后一刻 ★将由滨口龙介导演改编成电影!“仿佛是被那团火焰吸引,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滨口龙介导演的话:“第一次阅读这部由两人书信往来组成的作品时,用“深受触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的感受远远不够。面对这种书信的形式,且是两位学者倾注全部学术生涯与灵魂的交锋,我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却感到内心被“想要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燃。仿佛是被那团火焰吸引,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售       价:¥

纸质售价:¥35.3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日]宫野真生子,[日]矶野真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07-01

字       数:8.1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条)
一个毕生研究偶然性的患癌哲学家,一个扎根于医疗现场的人类学家,两个偶然相遇的知识女性,决定围绕「疾病」始一场倾注灵魂的通信。当一方的身体情况突然恶化,她们的关系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发觉自己正与对方「共享灵魂和命运」。 通过对话,她们得以体验彼此的存在,用语言发掘一些新的东西——轻巧地碎笼罩在疾病周围的话语陷阱,理解怎样才算是真正与他人建立关系。那些因恐惧而避而不谈的、被认为理所应当而忽略和抹去的一切,在她们的对话中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两个人的心可以离得这么近,原来我们还可以行如此真挚的对话。<br/>【推荐语】<br/>「即使我的生命明天就会结束,我仍希望像个普通人一样,向遥远的未来许下承诺。」 ★哲学家x人类学家,两位女性关于疾病、偶然与人生的20封往来书信 以无比的信任和勇气,共同刻下生命的轨迹,直到最后一刻 ★将由滨口龙介导演改编成电影!“仿佛是被那团火焰吸引,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滨口龙介导演的话:“第一次阅读这部由两人书信往来组成的作品时,用“深受触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的感受远远不够。面对这种书信的形式,且是两位学者倾注全部学术生涯与灵魂的交锋,我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却感到内心被“想要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燃。仿佛是被那团火焰吸引,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两个知识女性倾注灵魂的往复书简,以语言的抛球,共同刻下生命的轨迹  始于「偶然」的相遇,经由「对话」的累积,抵达「命运」的交织,共同刻下生命的轨迹,穿越整个世界。原来,两个人的心可以离得这么近,原来我们还可以行如此真挚的对话。 ★碎笼罩在疾病与患病者周围的话语陷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患者生活下去! 在对话中破除关于医疗选择、患病与健康、不幸与厄运的迷思,对疾病的模糊恐惧能在具体问题中转化,我们完全可以与疾病建立另一种关系。 ★当疾病与死亡的巨大断裂显影于日常生活,如何在受命运的同时拒绝碌碌无为,满怀信心地生活下去? 「如果真有所谓的命运存在,我想那大概是:一边直面生活中的种种不可知,一边抵抗着沦为连器,同时与途中相遇的人真诚相对、共同刻下前行足迹的勇气。」  ★外封专色印刷,色彩鲜明柔和;随书附赠作者手绘形象气贴纸 <br/>【作者】<br/>哲学家,专攻日本哲学史,人类科学博士。200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文学部,2007年在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所有学分后退学。曾任福冈大学人文学部教授。2019年7月,42岁时因癌症去世。 著有《我们为什么会恋爱》《相遇的模糊性》,与藤田尚志合编《爱·性·家庭的哲学》(全3卷)。 人类学家,专攻文化人类学与医疗人类学,文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部运动科学学院,随后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应用人类学专业攻读硕士。2010年完成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并获博士学位。曾任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大学院教授,2020年起独立,目前任东京科学大学通识教育研究院教授。 著有《为何不能正常吃?》《医生眼里的无解世界》《减肥幻想》《与新冠疫情再度相逢》。 <br/>
目录展开

前言

1 突然感到不舒服

2 何事何物照进当下?

3 四连败与替代医学

4 周造先生

5 厄运与巫术

6 转换与飞跃

7 无法说出的“请保重”

8 王牌的职责

9 穿越世界画出的线条

10 真的突然感到不舒服

《突然感到不舒服》的背后故事

致谢

后记

参考书目

累计评论(条) 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