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概念、方法及应用》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临床实践指南概述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与分类
一、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
二、临床实践指南的分类
第二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和特点
一、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
二、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特点
(一)临床问题的构建具备中医药特色
(二)重视中西医结合优势
(三)独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分级标准
(四)重视中医古籍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吸纳和评价
(五)重视患者偏好及对中医实践获益的评价
(六)独特的推荐意见形成的决策标准
(七)独特的报告规范及评价工具
第三节 临床实践指南的国际进展
一、指南开发的国际主流机构
二、全球临床实践指南的增长与发展趋势
三、指南方法学的更新与发展
四、人工智能在临床实践指南领域的发展
第二章 标准与指南
第一节 我国现行标准层级和类别
一、标准层级
(一)国家标准
(二)行业标准
(三)地方标准
(四)团体标准
(五)企业标准
二、标准类别
(一)术语标准
(二)符号标准
(三)分类标准
(四)试验标准
(五)规范标准
(六)规程标准
(七)指南标准
第二节 中医指南类标准文件
一、制定指南标准的前提
二、中医指南标准制定需考虑的因素
(一)设置总则
(二)尽量不规定要求
(三)遵循易用性原则
第三章 国际指南组织机构和指南文库
第一节 国际指南组织机构与指南文库介绍
一、世界卫生组织
二、国际指南协作网
三、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四、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
五、爱尔兰临床疗效委员会
六、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
第二节 主要国际组织的指南制定方法
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方法
(一)指南的规划
(二)确定指南制定的参与者
(三)撰写指南计划书
(四)形成问题和选择结局
(五)证据检索和综合
(六)证据质量评价
(七)制定推荐意见
(八)指南的制作和发布
(九)指南的改编、评估和实施
二、国际指南协作网指南制定方法
(一)成立指南制定小组
(二)决策过程
(三)利益冲突
(四)指南目标
(五)制定方法
(六)推荐意见
(七)证据评级和推荐
(八)同行评审和利益相关方磋商
(九)指南更新
三、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制定方法
(一)确定指南范围
(二)成立指南制定小组
(三)形成系统评价问题
(四)文献检索
(五)证据综合
(六)制定指南推荐意见
(七)撰写发布指南
四、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指南制定方法
(一)成立指南制定小组
(二)选择指南主题
(三)系统评价
(四)评估证据质量
(五)形成推荐意见
(六)草案咨询和同行评审
(七)指南的实施
五、爱尔兰临床疗效委员会指南制定方法
(一)计划
(二)制定
(三)传播
(四)实施
(五)评估
(六)修改
六、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指南制定方法
(一)判断是否需要指南
(二)成立指南制定小组
(三)确定共识方法
(四)确定临床问题
(五)执行系统检索
(六)选择和评价研究质量
(七)形成推荐意见
(八)撰写指南
(九)同行评审与测试
(十)指南更新
第四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现状、 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现状
第二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
一、临床指南质量评价常用工具
(一)AGREE Ⅱ
(二)AGREE-China
二、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工具
第三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医指南制定过程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指南编写专家存在意见分歧
(二)指南的主题与临床问题定位不准确
(三)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四)指南中缺少中医药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的标准
二、中医指南修订更新机制不完善
三、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广和应用困难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制定中医指南应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
(二)提高临床研究证据质量,加强证据收集与评价
(三)促进指南专家共识的形成
(四)建立和完善中医指南评估与更新机制
(五)制定有效的中医指南推广应用策略
第五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流程
第一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技术流程
一、组建指南项目组
(一)专家指导组
(二)工作组
(三)外部评审组
二、构建及优化临床问题
(一)临床问题的范围
(二)PICOS原则
(三)临床问题的优先化
三、证据的检索
四、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五、针对不同结局对证据进行综合
六、证据质量评价
七、推荐意见的形成
八、指南的评审
九、指南的推广与传播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原则
一、多学科团队成员参与
二、病证结合,病症相应
三、明确临床诊疗中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关键问题
四、处理好临床证据与临床经验的关系
五、以体现临床优势和实用性为目的撰写推荐意见
第三节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思路
一、非经济利益冲突的管理与平衡
二、临床问题的收集思路
三、优选“古今相合,人我相验”的治疗方案
四、方法学反思
(一)古今医家经验的应用过程不清晰
(二)缺乏对古今医家经验的分级评价体系
(三)针灸指南制定的共性问题
第六章 中医指南中临床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 PICOS原则
一、研究对象(P)
二、干预措施(I)
三、对照措施(C)
四、结局指标(O)
五、研究类型(S)
第二节 临床问题确定方法
第三节 中医临床问题形成实例
一、中医临床问题的收集
(一)专家访谈方案确定过程和方法
(二)中医临床问题清单的形成和方法
二、中医临床问题的遴选
(一)调研对象分布情况
(二)调研结论
三、中医临床问题的确定
第七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证据的检索
第一节 临床证据资源概述
一、临床证据概述
二、常见临床证据资源简介
三、临床证据和指南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检索技巧
一、布尔逻辑符号
二、医学主题词
三、复合检索式的构建
四、基于结构化问题的检索策略
第三节 检索在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
一、明确检索范围
二、制定检索策略
三、报告检索策略及实例展示
四、更新检索
第四节 古代文献证据检索
一、中医古籍资源
二、中医古籍检索注意事项
第八章 指南制定中证据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一、系统评价的概念
二、Meta分析的概念
三、Meta分析的作用
(一)增加统计功效
(二)评估不同文献研究结果的异质性
(三)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四)为新的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节 系统评价的步骤
一、提出研究问题
二、撰写与注册研究方案
三、文献检索与筛选
四、资料提取
五、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六、资料的统计学处理(Meta分析)
(一)效应指标的选择
(二)异质性检验
(三)模型的选择
(四)亚组分析
(五)敏感性分析
(六)Meta回归
(七)发表偏倚的测量
(八)证据质量的评价——GRADE
七、研究结果的报告及解释
第三节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一、固定效应模型
(一)异质性检验:Q检验
(二)计算合并效应值
(三)对合并的效应值进行检验
二、随机效应模型
第四节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相关问题
第九章 中医证据分级和评价标准
第一节 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分级标准
一、建立中医特色证据分级标准的思路和构想
(一)分别建立古籍文献与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分级标准
(二)分别建立中医药疗效与安全性的证据质量分级标准
(三)建立基于证据体的证据分级标准
二、体现中医特色的中医药证据分级标准的建议
三、基于证据质量的证据等级升降级标准
(一)降级标准
(二)升级标准
四、基于核心结局的中医药研究“证据体”的形成
第二节 中医古代经典方的证据评级标准
一、中医古代经典方证据评价量表和评级标准
二、中医古代经典方的证据评级的使用方法
(一)经典方的遴选
(二)经典方的证据检索
(三)证据筛选
(四)证据评价
三、实例应用
(一)证据检索
(二)证据筛选
(三)证据评价
(四)证据评级
第十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从证据到推荐形成的要素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中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的关系
一、证据质量等级与推荐意见相互独立
二、证据质量等级与推荐意见一一对应
三、证据质量等级与推荐意见相互影响但并不唯一的关系
第二节 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形成时的考虑因素
第三节 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
一、EtD框架的目的
二、EtD框架的结构
三、EtD框架的内容
第四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从证据到推荐意见形成要目和解读
一、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从证据到推荐意见形成的参考条目和细则
二、该参考条目和细则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说明
三、结语
第十一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共识形成方法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关系
一、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区别与联系
二、共识在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作用
第二节 四种常用的正式共识形成方法
一、四种正式共识形成方法的介绍
(一)德尔菲法
(二)名义群体法
(三)RAND/UCLA合适度检测方法
(四)共识形成会议法
二、四种正式共识形成方法的特点对比
第三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共识形成的关键环节
一、共识形成的组织准备工作
(一)提前准备共识材料
(二)遴选共识组成员
(三)利益冲突声明
二、指南制定过程中需要共识的3个环节
(一)提炼指南主题
(二)明确临床问题
(三)形成推荐内容和强度
三、资料存档备案
第十二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药物经济性证据的产生方法
第一节 临床指南中引入药物经济性因素的现状
一、国外临床实践指南中引入药物经济性因素的现状
二、国内临床实践指南中引入药物经济性因素的现状
第二节 药物经济性证据的获取流程
一、药物经济性证据的定义
二、指南中获取药物经济性证据的方法
(一)组建专家组
(二)形成初始临床问题清单
(三)检索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
(四)筛选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
(五)资料提取
(六)证据综合
(七)确定关键的经济问题
(八)建立模型
(九)收集定性成本
第三节 药物经济性证据的质量评估
第四节 药物经济性证据对指南推荐意见的影响
一、成本因素
(一)成本因素的定义
(二)成本效果的阈值
二、证据质量因素
第五节 缺少药物经济学评价时新证据的产生
一、基于Meta分析的经济学评价步骤
(一)明确研究问题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三)确定经济学分析方法
(四)成本识别与测量
(五)健康产出的测量
(六)模型构建
(七)贴现分析
(八)不确定性分析
二、基于Meta分析的经济学评价案例解析
第六节 患者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阈值的研究方法
一、患者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阈值理论概述
二、患者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的研究方法
三、离散选择实验举例介绍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十三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方法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的现状与发展
一、国际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
二、国内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
三、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
四、研制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医指南科学性、适用性、实施性评估工具
一、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的研制方法
二、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评价工具内容
(一)领域及条目说明
(二)评分方法
三、小结
第十四章 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考虑
第一节 患者偏好与价值观概述
一、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定义
二、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三、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评估方法
四、患者偏好与价值观在医疗行为中的应用
第二节 患者偏好与价值观在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现状
一、患者参与在指南制定手册中的现状
二、患者偏好与价值观在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识别、合并和报告
第三节 患者偏好与价值观融入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
一、制定指南考虑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原因
二、促进患者及公众有效参与的策略
(一)明确患者与公众成员的角色定位和重要性
(二)招募患者和公众的策略
(三)给患者和公众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克服阻碍因素,让特殊人群参与到指南制定过程中
三、患者偏好与价值观在临床指南过程中的应用
(一)指南立题
(二)证据的评价及结果解释
(三)证据向推荐意见的转化
四、获得患者偏好与价值观信息的途径
(一)组建患者小组
(二)系统评价文献
(三)开展定性研究
(四)横断面调研
(五)其他研究方式
五、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患者偏好与价值观要素的探讨
第十五章 快速建议指南的制定
第一节 快速建议指南制定的概述
一、快速建议指南的分类
二、快速建议指南制定的背景
三、快速建议指南的适用情况
四、快速建议指南的特点及优势
第二节 快速建议指南的制定方法
一、计划阶段
二、制定阶段
三、发布和更新阶段
第三节 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制定的示例分析
一、背景
二、方法学
(一)组建指南制定小组
(二)指南的目标用户
(三)指南的目标人群
(四)快速评估利益冲突
(五)指南结构的确定
(六)证据来源与评价
(七)证据及推荐意见分级标准
(八)推荐意见确定
(九)撰写并发布
三、结果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疾病筛查及人群预防
(三)疾病诊断
(四)治疗
(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六)疾病护理
四、讨论
第四节 结 语
第十六章 基层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第一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现状
三、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思考
第二节 基层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难点和要点
一、基层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
二、基层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和推广中的难点问题
三、关于提高基层版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质量的要点提示
(一)参照指南报告规范明确基层版指南需要报告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素
(二)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现状和条件,注重实用性
(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研
(四)多方位征求专家意见
第十七章 患者指南国际研究现状及制定方法
第一节 PVG的产生背景、概念及制定模式
一、PVG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一)CPGs的快速发展是PVG产生的背景
(二)制定PVG的具体目的
二、PVG概念的发展与实践差异
(一)PVG的名称使用情况
(二)PVG的概念
三、国内外学者对PVG概念理解差异分析
四、“患者指南”概念的提出与内涵界定
(一)“患者指南”概念的提出
(二)PG的功能属性
(三)基于PG概念确定的制定模式
第二节 患者指南的制定流程与方法
一、PG制定流程
二、PG制定方法
(一)准备阶段
(二)构建阶段
(三)完成阶段
第三节 患者指南的报告内容与呈现方式
一、PG报告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研究现状
二、PG的报告与呈现建议
(一)根据推荐意见框架补充推荐意见中其他重要信息
(二)根据PG报告框架撰写PG文本内容
(三)将PG文本内容转译成患者易接受的PG版本
三、小结
第十八章 指南的传播、实施与更新
第一节 指南的传播
一、指南传播的定义
二、指南传播的原则
(一)计划性
(二)公开性
(三)个性化
三、指南传播的常见途径
(一)权威组织机构发布与出版
(二)期刊等纸质媒体出版
(三)在线媒体出版
(四)会议、培训等其他渠道
第二节 指南的实施
一、指南实施的背景、定义、影响因素
(一)指南实施的背景
(二)指南实施的定义
(三)指南实施的影响因素
(四)指南实施与实施科学的关系
二、实施科学
(一)实施科学的背景
(二)实施科学的定义
(三)实施科学的研究框架
(四)实施策略
(五)实施性研究
三、指南实施性研究的案例解析
第三节 指南的更新
一、指南更新的定义
二、指南更新的评估
三、指南更新的程序
四、指南更新的报告
第十九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案例——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修定原则
一、聚焦优势环节,兼容并包
二、构建多源证据,古今传承
三、循证、共识与经验相融合
四、病证症方统一,科学评价
第二节 中西医共性临床问题的确定
一、中西医结合协同增效
二、中西医诊疗互补环节
第三节 中医病证诊断的标准化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
一、专家访谈
(一)访谈提纲
(二)访谈结论
二、共识会议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中诊疗流程图的绘制
第二十章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案例——中医药治疗流感指南
第一节 指南制定前的规划与准备
一、背景
二、指南提案、申请、立项
第二节 指南制定过程
一、成立指南起草组
二、确定指南的题目和范围
三、构建临床问题
(一)专家访谈
(二)临床调研
(三)临床问题形成
四、证据检索与综合
(一)文献检索方法
(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方法
(三)纳入/排除标准
(四)证据综合方法
五、推荐意见形成
六、指南撰写及发布
第三节 指南内容及格式体例特色
一、指南内容特色
(一)注重古今医案、医家经验
(二)明确中医药优势
(三)突出临床实用性
(四)重视证据,但不局限于证据
二、指南格式体例特色
(一)对疾病整体诊疗路线的描述
(二)突出辨证要点
第二十一章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痞满
第一节 指南制定前的规划与准备
一、病种的遴选与界定
二、指南应用范围与使用人群的确定
第二节 临床问题的类型
第三节 推荐意见的形成
一、证据的检索评价与综合
(一)现代文献关键词的确定与检索
(二)疗效指标的确定
(三)古今医家经验的检索
(四)古今医家经验的应用
(五)证据综合
二、专家共识
(一)专家的组成
(二)共识方法与流程
(三)共识材料
(四)共识结果
三、推荐意见的框架与内容层次
(一)推荐意见内容层次
(二)推荐意见框架
四、推荐意见强度及其内涵
第四节 指南的发布实施
一、本指南的获取途径
二、影响本指南实施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局限性
主要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