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巴赫传:时代,观念和*爱的书电子书

(1)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获得者、资深音乐史家拉蒙·安德烈斯“音乐史四部曲”之一,中文世界首次引出版。 安德烈斯博学多能,屡获殊荣,是被媒体誉为“具有文艺复兴人物气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其著作除音乐领域外亦涉及哲学、神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再加上其职业演奏家的经历,这种学科的理论绘织和实践经验使他在音乐史研究中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其博学与深刻可媲美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和英国艺术史家E. H. 贡布里希。

纸质售价:¥69.40购买纸书

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西]拉蒙 · 安德烈斯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04-01

字       数:23.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艺术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当提起重要的作曲家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的名字从不会缺席。作为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视为西方音乐的核心支柱。在1933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奥地利音乐家安东·韦伯恩激动地宣称“一切尽在巴赫”:巴赫征服了音乐领域,他铺展着循环的旋律,无论横向还是纵向;他创作了最恢宏辽阔的复调。 作为和牛顿、莱布尼茨同时代的人,他的音乐创作于西方观念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他擅长吸收来自理性和心灵方面的资粮,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不寻常的智力和精神创造。巴赫去世后留下一个有80多本书的藏书室,其中包括神学和哲学方面的书,以及诗歌和乐谱。这些书构成了一个音乐家日常生活和思考的空间,本书由此始探索巴赫音乐世界背后的时代精神和人文风景。 走近巴赫的乐谱,聆听巴赫的音乐,仿佛在霍尔拜因的画作《死去的基督》前驻足凝望,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在巴塞尔看到这幅画作时那样,会不禁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巴赫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死亡的纳,因为这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怀抱这样的信念,巴赫在这个终将走向结束的世界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感受的空间。<br/>【推荐语】<br/>(1)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获得者、资深音乐史家拉蒙·安德烈斯“音乐史四部曲”之一,中文世界首次引出版。 安德烈斯博学多能,屡获殊荣,是被媒体誉为“具有文艺复兴人物气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其著作除音乐领域外亦涉及哲学、神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再加上其职业演奏家的经历,这种学科的理论绘织和实践经验使他在音乐史研究中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其博学与深刻可媲美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和英国艺术史家E. H. 贡布里希。 四部曲以音乐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音乐的哲学和文化意义为两个重要线索,讲述了人类音乐3000年来的绵延赓续,并以音乐家J. S. 巴赫(人物)、17世纪的荷兰小城代尔夫特(时空)为案例,、面结合,探讨了音乐艺术与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相辅相成,有助于读者全面、深了解古典音乐的艺术精髓,提升文化素养与音乐鉴赏水平。 (2)2006年巴塞罗那城市奖获奖图书,以优美的散文笔法展现了“西方音乐之父”J.S.巴赫动荡的生活轨迹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巴赫的人生和音乐创作经历体现了他对艺术纯粹、崇高的追求,以及对生活中种种苦难的释然。雇主、资助人和公众的保守令他无法纵情发挥音乐才能,早逝的第一任妻子和11个孩子让他备尝至亲离世的痛苦,还有降薪,儿子欠下的赌债和令人痛心的举止,因大人物去世而大规模取消的工作和演出机会,繁重的作曲工作……他日复一日地劳作和创作,和很多普通人一样,虽为生活所苦,但从未放弃自己的职责和坚守。 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他的人生经历为试图寻找意义的普罗大众提供了三种至关重要的精神资源:在限制中创造的自由,在喧嚣中沉淀的智慧,在矛盾中自洽的勇气。这对数字时代焦躁的人们和轻浮的艺术来说,都值得深思和反省。 (3)一部音乐家的私人阅读史,也是一个宏伟时代的观念地图。 巴赫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新观念、新事物不断产生、形成、风云激荡的变革年代。巴赫通过阅读和沉思来汲取各种精神养料,而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和永恒价值的音乐作品。 阅读和思考为巴赫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莱布尼茨、沃尔夫等理性主义者将上帝看作秩序与和谐的象征和理性思辨的对象;玫瑰十字会等神秘主义团体承袭“天体和谐论”,使用数字比例和数字隐喻等手段表现对“至高心灵状态”的追求;海因里希·穆勒和约翰内斯·陶勒等人的宗教诗歌宣扬灵与肉的解脱,驱散人们对死亡的焦虑……巴赫音乐中蕴含的神性,数学、理性和秩序之美,以及对死亡的纳,无不体现着他从书籍中吸收的观念。 巴赫对阅读和音乐创作的专注,让我们看到一种自我超越和文化传承的可能;他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制造共鸣,也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4)音乐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和丰富资料库。 本书附录“和声小迷宫 与巴赫相关的作曲家们”,收录了许多与巴赫同时代或有过重要交集的音乐家的创作经历和对音乐的贡献。比如,维瓦尔第不但创作了堪称典范的协奏曲,还影响了巴赫书写音乐语言的方式;亨德尔鲜明的意大利曲风深受英国贵族的喜爱,他的《恰空舞曲》也启发了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创作。这为音乐史研究,尤其是对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翔实的资料。 (5)非传统的传记写作方式,诗思合璧,图文并茂地映现出立体、完整的“巴赫复调宇宙”。 本书从巴赫的藏书和可能阅读过的书籍切,以小见大,视角独特,探究巴赫之所以成为西方文化史一大核心支柱的时代精神。作者并非像传统人物传记那样,或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和评论传主的重要人生经历,或围绕传主的某些特质和选取重领域组织材料,而是在行文中让巴赫的生平叙述、音乐分析、所处时代的背景介绍和由后二者延伸的哲学阐释相互渗透,“西方音乐之父”那如复调音乐般丰富的精神世界得以重构。 本书文笔优美,叙事通达,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来,夹叙夹议的散文式叙事中富含深刻的哲思。作者融合了历史、传记、艺术、神学、哲学、神秘主义和音乐学等多种视角,对大量文化典故和观念素材信手拈来,展现出独特的立意与旨趣。 本书图文并茂,60余张图片包括人物肖像、历史版画和乐谱图解等,为读者形象地展示了18—19世纪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生活与创作。<br/>【作者】<br/>拉蒙·安德烈斯(Ramón Andrés),1955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曾担任那不勒斯大学教授,目前作为圣霍尔迪加泰罗尼亚皇家美术学院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院士活跃在西班牙文化界,并与巴塞罗那人文艺术研究院合作从事文化推广活动,定期在西班牙国内举办哲学和艺术类讲座和研讨会。年轻时曾作为职业音乐家在欧洲多国巡回演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曲目,专业的音乐训练使他能够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深研究音乐和思想史。2006年,凭借《巴赫传》获巴塞罗那城市奖;2015年,因其广博的学识和文学成就被西班牙国王授予维亚纳亲王文化奖;2021年,凭借《音乐的哲学与慰藉》获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被誉为“具有文艺复兴人物气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是因为旋律会与我们自身产生共鸣。我们的大脑经常需要重整自我,逃离混乱与困境,而音乐使这种重整成为可能。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后来的希腊,音乐被用来治疗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音乐疗法,它在毕达哥拉斯学派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听到平静的音乐时,那种幸福感会激发同理心。音乐在我们耳边告诉我们它所知道的克服逆境的一切方法。 ——拉蒙·安德烈斯 拉蒙·安德烈斯再一次震撼了我们,他的博学多才不仅令他能够自然地从科学跳到文学和艺术,还使我们陶醉在他游移的叙述中,领悟生命的核心。其中,普遍的真实与令人眼花缭乱的微小细节交织在一起。 ——弗朗西斯科·卡尔沃·塞拉列尔,《国家报》(El País) 拉蒙·安德烈斯通过对作品的博学性和文雅性的无尽钻研,凭借其流畅的文字,为作品赋予了任何专家都无法超越的历史性。 ——托尼·蒙特西诺斯,《理性报》(La Razón) 拉蒙·安德烈斯的作品展示了其多元视角和广泛兴趣,其中蕴藏着纯粹的人文主义和对知识的渴望。 ——安东尼奥·科里纳斯,《世界报》(El Mundo) 拉蒙·安德烈斯在我们这里是一位罕见的人物——他写的随笔既妙趣横生,又蕴含丰富的知识。 ——卡莱斯·巴尔瓦,《先锋报》(La Vanguardia) 拉蒙·安德烈斯是一位智者,他的作品对铁杆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他创造了由耳朵决定的智慧。 ——费利克斯·德·阿苏阿 拉蒙·安德烈斯是西班牙目前最具原创性和深刻性的散文家之一,他是一位热情的实践知识传播者,不拘泥于对知识行分类和归类,而擅长将各种观念和资料结合起来并乐在其中。他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切现实生活的复杂之中。 ——巴勃罗·J. 巴勇,《塞维利亚日报》(Diario de Sevilla) <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藏书室

第一章

1750年

音乐之外的画面

莱比锡市议会请愿书

圣托马斯学校的学生

安东·韦伯恩对他的听众说

第二章

日常生活

资产评估

“伤感”

“他否认虚无”

第三章

记忆的艺术、无限的广阔与细微

“谜”与黄金对位

隐秘的众赞歌B×A×C×H=犹太人之王耶稣

上天的隐喻与声音的数字

不会计算的头脑

第四章

上帝镜前的哲学家

“极致的和谐”

也许,诗人们

一个鲜活的生命音乐在枝条上绽放

第五章

修理钟表,翻译《圣经》,离群索居

歌唱是双倍的祈祷

美妙地弹奏鲁特琴,触碰灵魂的柔软

时间、永恒、慰藉

附录 “和声小迷宫”:与巴赫相关的作曲家们

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