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时代国民的生活状况
1.2 国民数字生活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球的数字战略
1.2.2 数字化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1.2.3 数字生活的概念框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框架
第2章 中国国民数字生活指数的编制
2.1 数字生活统计测度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字经济视角下的数字生活测度
2.1.2 数字生活作为研究变量的测度
2.1.3 数字生活统计测度研究述评
2.2 中国国民数字生活指数的定义
2.2.1 数字生活指数的定义
2.2.2 微观数字生活指数的定义
2.2.3 宏观数字生活指数的定义
2.3 中国国民数字生活指数的测度体系
2.3.1 指数体系的构建原则
2.3.2 指数体系的设计
2.3.3 指数的计算与合成
2.3.4 基础数据简介
2.4 中国31省区市国民数字生活总指数测算分析
2.4.1 总指数的基本情况分析
2.4.2 总指数的分类分析
2.5 中国31省区市国民数字生活要素指数分析
2.5.1 微观数字生活要素指数分析
2.5.2 宏观数字生活要素指数分析
2.6 本章小结
2.6.1 数字生活总指数测算分析结论
2.6.2 数字生活要素指数测算分析结论
第3章 国民数字经济认知情况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网络设备使用基本情况
3.1.2 电子邮件使用基本情况
3.1.3 网络借贷使用基本情况
3.1.4 互联网理财产品拥有基本情况
3.1.5 数字人民币使用基本情况
3.2 分地区比较
3.2.1 城乡差异
3.2.2 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差异
3.2.3 不同城市等级差异
3.3 本章小结
3.3.1 网络设备使用基本情况
3.3.2 电子邮件使用基本情况
3.3.3 网络借贷使用基本情况
3.3.4 互联网理财产品拥有基本情况
3.3.5 数字人民币使用基本情况
第4章 国民数字信息获取情况分析
4.1 数字信息获取总体情况
4.1.1 新兴载体大行其道——普及性与便捷性并重
4.1.2 信源分布百家争鸣——个人与官方获取渠道多元化
4.1.3 获取内容丰富多元——“人人都是发声者”
4.1.4 信息可信度的提升与变化——多元化与权威性的平衡
4.2 数字信息处理的特征差异
4.2.1 信息处理的主客体趋同——传播与接收一体化
4.2.2 信息处理的教育背景差异——方式内容兼而有之
4.2.3 信息处理的年龄阶段差异——方式内容兼而有之
4.3 数字信息获取的地区差异
4.3.1 信息获取渠道与数字化水平相关
4.3.2 信息多元化下的可信度与权威性差异明显
4.3.3 信息发布与处理上的地域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民数字消费情况分析
5.1 总体情况
5.1.1 数字支付手段频率分析
5.1.2 数字支付手段重要程度分析
5.1.3 居民互联网消费分析
5.1.4 居民网上购物情况分析
5.2 分地区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民数字就业情况分析
6.1 总体情况
6.1.1 全职工作者的情况
6.1.2 对经营有自主决定权的职业的情况
6.1.3 兼职工作者的情况
6.1.4 没有全职工作者的情况
6.2 分地区比较
6.2.1 全职工作者的情况
6.2.2 兼职工作者的情况
6.2.3 无全职工作者的情况
6.3 本章小结
6.3.1 就业整体情况
6.3.2 数字就业的影响
第7章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情况分析
7.1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维度
7.2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总体情况
7.2.1 国民数字社会资源分析
7.2.2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意愿分析
7.2.3 国民数字社会工具使用分析
7.2.4 小结
7.3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情况的分地区比较
7.3.1 城乡地区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情况
7.3.2 不同区域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情况
7.3.3 小结
7.4 老年人数字社会参与情况
7.4.1 老年人数字社会资源分析
7.4.2 老年人数字社会工具使用情况分析
7.4.3 老年人数字社会参与意愿分析
7.4.4 小结
7.5 本章小结
7.5.1 研究结论
7.5.2 政策建议
第8章 国民数字生活的政策建议
8.1 国民数字生活整体情况
8.1.1 国民数字生活指数
8.1.2 国民数字经济认知整体情况
8.1.3 国民数字信息获取整体情况
8.1.4 国民数字消费整体情况
8.1.5 国民数字就业整体情况
8.1.6 国民数字社会参与整体情况
8.2 分地区国民数字生活差异分析
8.3 研究总结
8.4 政策建议
8.4.1 推动区域数字建设协调发展
8.4.2 实现数字红利均衡共享
参考文献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