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叶嘉莹先生亲自审阅并认可的学术传记,对叶先生的百年心路和学术历程行了深、系统解读。 比较特色的是,作者以叶嘉莹不同人生阶段所创作的诗、词、曲、文作切,独特地分析了她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以往,大家只知道叶先生擅长讲解他人创作的古典作品,但未曾留意到叶先生本人也是杰出的诗人、词人、学者,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各自傲人的成就,但她不喜宣扬,因此很少为人所知。本书对叶嘉莹的诗词评赏方法、个人的诗词曲创作、学术探索和成就,以及教学事业行了系统的汇总梳理,堪称一部了解叶嘉莹的绝佳门读物。
售 价:¥
纸质售价:¥84.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引言
第一章 家世与思想
第一节 诗词人生背后的家族文化
一、家族记忆潜藏的性格基因
二、诗礼之家的文化氛围
三、叶廷元的“弱德之美”
四、叶氏家族的家人们
五、叶氏家族的文化特质
第二节 叶嘉莹的“士”之精神
一、士人修养的浸润与精神的觉醒
二、叶嘉莹士人精神的文化渊源
三、叶嘉莹士人精神的内涵
第二章 生命体悟与心路历程
第一节 兴于诗
一、闻“道”之初
二、植本出蓬瀛
三、翠袖单寒人倚竹
第二节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一、失恃之痛带来的生命体悟
二、天才诗人的哲人思致
三、得睹明朗之天光
第三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一、转蓬辞故土
二、天才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三、不损儿辈欢乐之趣
第四节 从“清者”到“任者”的转变
一、水逝云飞负此心
二、“清者”
三、独陪明月看荷花
四、“任者”
第五节 一朝天外赋归来
一、老父天涯殁
二、一朝天外赋归来
三、更哭明珠掌上珍
第六节 故我变新吾
一、喜见枝头春已到
二、花开只为惜花人
三、微禽衔木有精魂
四、千春犹待发华滋
第七节 托身从此永无乖
一、迦陵从此得所栖
二、未减归来老骥心
三、便随鸥鸟入晴空
第八节 依然尼父是吾师
一、莲实千春此意痴
二、花落为泥土亦香
第三章 诗学
第一节 传承的责任
一、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融合
二、致力于西方文学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沟通
三、致力于以诗词振兴民族精神
第二节 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诗词评赏方法
一、抒情传统
二、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评赏诗词方法的理论建构
三、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诗词评赏方法所需的素养
四、生命体悟中的旧诗新演
第三节 生命体悟诗学的回响
一、生命体悟诗学的内涵
二、生命体悟诗学的特征
三、以生命体悟为诗词世界的接引者
四、生命体悟诗学的意义
第四章 词学
第一节 词学的承继与探索
一、对王国维、顾随词学的承继
二、对西方文学理论的翻译、介绍和辨析
三、对词之美感特质根源的探索
四、中西文学理论互鉴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文论互鉴中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词学创新
一、创新之基础:心灵感发与生命体悟
二、创新之途径: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中西文论互鉴
三、创新之意义:以生命体悟为中心词学的启示
第三节 中西文论互鉴中对传统的突破—— 从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比较叶嘉莹与缪钺的说词方法
一、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认知
二、对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词的评说
三、解说方法分析
第四节 通向自由与心灵不死:叶嘉莹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一、引领读者通向自由
二、发现心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三、创新与独立思辨精神
四、不断地新生
五、为词学带来新的发展向度
第五章 古典诗词曲创作
第一节 诗
一、叶嘉莹古典诗歌对前代诗人的承继
二、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开拓:象喻中的生命书写
三、对古典诗歌叙事功能的承继与拓展:历史、记忆与空白
四、叶嘉莹诗歌的价值
第二节 词
一、千古情痴是词心
二、开拓小词意境新
三、神致飞扬似稼轩
第三节 曲
一、真诚书写自我性情
二、一以贯之的国家情怀
三、在本色自然中融入独特情思
第六章 诗词教学
第一节 海外诗词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第二节 诗词教学方法
第三节 诗词教学成功的其他因素及启示
结语
附录
一、叶嘉莹诗文编年
1.顾随对鲁迅的学习
2.鲁迅战斗精神对顾随思想性情的影响
3.顾随词作中的鲁迅痕迹
4.顾随的战斗精神
三、本书作者已发表相关论文
四、北冥有鱼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后记一:文思敏捷的李云老师
后记二:写作缘起、过程与体会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